黃立偉商學教授席
吉岩教授
金融學系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吉岩教授是專注研究金融和宏觀經濟學,特別是兩者與產業組織關係的金融經濟學家。他為教授席帶來了屢獲殊榮、影響深遠的研究,以前沿理論為業界的實踐提供指引。

吉教授於2009年清華大學工學學士畢業,再於2017年獲麻省理工學院頒授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加入科大商學院任金融學助理教授。任教短短五年後,於2022年獲終身聘任,並晉升為金融學系副教授。

自加入商學院以來,吉教授便以合著者的身份在多份頂尖金融及經濟期刊中發表論文,也多次出席研討會和會議發表研究成果。他以經濟理論、結構模型和微數據來推進兩大關鍵研究議題:其一是分析不完全產品市場競爭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其二是了解與金融普惠、資源錯配、收入不平等和經濟增長相關的重要問題。

吉教授的學術貢獻既關乎資產定價,也與產業組織息息相關。傳統的資產定價模型假定所有公司均於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中經營,每家公司對其他公司的行為或整體經濟影響皆微不足道。然而,這些模型未能充分描述各大企業在現代經濟中的行為,當中較大的市場份額似乎由少數「超級巨星」企業控制。

有鑑於市場集中度的普遍提高,吉教授和其他合著人就一些可控制的動態資產定價模型提出了首批要點,此模型中的企業均參與策略價格競爭的動態博弈,從而產生了一組豐富的現實同行互動,如合謀定價和價格戰。這些模型明確考慮到各行各業的關鍵組織特徵,指出市場領導者之間的策略競爭往往會動搖行業動態和總體波動。該研究不僅從行業層面解決了金融市場存在已久的異常情況,例如是盈利溢價、財困異常以及盈利能力與槓桿之間的謎題,同時就企業信貸風險及各行業財政穩定性提供豐富見解。

吉教授的著作和持續研究對真實企業和經濟體的未來具有關鍵意義。在最近一份尚未發表的論文中,吉教授和其他合著人討論了亟待回應的人工智能議題。他們的理論顯示,即使沒有隱性協調,人工智能算法也能施展智慧互相合謀,以獲得超競爭的利潤。這種算法意味人工智能驅動交易盛行的資本市場將難以提供完美的定價資料。

吉教授的研究廣獲讚譽,先後獲授中國國際宏觀經濟會議的最佳論文獎、中西部金融協會的 AAII 傑出投資論文獎、北部金融協會年度會議的資產定價最佳論文獎、普華永道3535金融論壇最佳論文獎,以及沃頓商學院Rodney L. White Center 頒發的 Marshall Blume 金融研究獎。

科大很榮幸能向吉教授授予黃立偉商學副教授,以進一步表揚其對金融研究和實踐的積極貢獻。